課程介紹
九月 14th, 2011一、緣起~問題意識與核心理念
大葉大學是企業伙伴型大學,創校時立基於工程科學與設計,目前也已經有「管理學院」、「外語學院」與「生物資源暨科技學院」等延伸領域,通識教育課程也已經有「生物科技概論」相關課程,日常生活中也可由新聞、雜誌、電影與廣告中接觸生物科技相關訊息,然而,具有專業知識與技能訓練的大學生,真的能夠面對人生中諸多的生命困境嗎?多年前頂尖大學的藥學博士利用專業知識在實驗室生產毒品,以及頂尖大學的女研究生殺死同學,並以專業知識製造王水毀屍。不正是生命茫然、缺乏價值意義的寫照? 自然生態,不僅只是科學研究的內容,《老子‧廿五章》:「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」,從自然世界中可以觀察到人出現於這個世界的價值、人自身存在的意義、人面對生命困頓的出路、人回歸生命無常的寧靜。 人生在世,生命是人生的實體,而人生就像是希臘神話中的Narcissus,在生命長河中看見自己的倒影,那倒影中最清楚的形象正是「生命」的內容—生、老、病、死—四個階段,也是人生必須面對的人生五大課題:「生命的生死」、「生命的價值」、「生命的面對」、「生命實踐」與「生命的完整」。本課程便是以「道法自然」的學習觀點,帶領同學回歸生命、回歸生活、回歸自然,進行對生命的反思與回饋,達到生命教育的目的。 二、課程內容 以人生五大課題為規劃設計,單元名稱各為「生命的生死」、「生命的價值」、「生命的面對」、「生命實踐」與「生命的完整」,其分屬與兩個教學理念:「從自然生態延伸到生命教育」與「自生命教育反思自然生態」。 (一)兩次的校外專家演講:1. 柯志明「生態倫理與生命意義」;2. 蔡嘉陽「彰濱濕地對人類生存的意義」。兩次的演講將配合課程活動之「自我生命書寫」與「當下的生命與生活」。 (二)學生作業與活動設計:1.學習單;2.「生長環境紀錄」拍攝自己生活的地點,並蒐集自己的生長紀錄;3. 期中與期末課程活動作業:「自我生命書寫」與「當下的生命與生活」;4.「生命築願‧逐願實踐~研討論壇」等。 三、課程特色
|